Saturday, December 31, 2005

老華興 搶救母校青棒隊

2006.01.01  中國時報
老華興 搶救母校青棒隊
陳志祥/綜合報導

國內傳統棒球隊伍─華興棒球隊昨天舉行第36屆年會,為避免華興中學青棒隊斷炊,影響華興棒球隊傳統的延續,校友會將發動所有力量與學校、家長會取得共識,讓停招1年的青棒隊,今年可以繼續招收球員,華興球員「護母隊」的熱切行動令人印象深刻。

華興校友會昨天在台北環亞飯店舉行,國內外的華興棒球隊成員紛紛到場,包括陳弘丕、現任會長黃武雄,世界棒球經典賽執行教練林華韋、鯨隊新任投手教練謝長亨,輔大棒球教練葉志仙等校友,現場擠滿了人,氣氛溫馨。


華興校友會是國內棒球傳統名校之中,唯一成立的校友會,今年已經是第36屆年會,相當難能可貴,今年的華興校友會有了「謝恩師、手足情、護母校」的主要標題,其中「手足情」就是提議提供曾是第一代金龍少棒球員蔡松輝療病的費用,因他患有精神上的疾病,亟須接濟。

「護母隊」是因為華興中學青棒隊已經停收一年級的球員,如果再不招收球員,未來華興青棒隊將自動消滅,因此華興校友們很著急,趁著校友會的提議,表達關切之意,未來校友會將結合學校、家長會的力量,促成華興中學今年繼續招收球員。

華興棒球校友會 臥虎藏龍

華興棒球校友會 臥虎藏龍



華興棒球校友年會昨天在台北假日飯店舉行,早期的華興棒球校友歡聚一堂。
記者盧振昇/攝影


【記者張文雄/報導】

華興棒球校友會真的是臥虎藏龍,有大學教授,有紅頂商人,也有賣雞肉飯的小生意人,加上水果大亨,還有現役職棒選手、教練,以及旅外球員,他們在現任會長黃武雄的號召下,昨天齊聚假日飯店集會,將為守護華興棒球隊而努力。

連任會長黃武雄表示,華興中學因為經費不足,31年來老傳統棒球隊目前只剩下青棒隊,未來有斷炊之虞,棒球校友會希望遴選代表跟學校的董事會溝通,說服學校讓青棒隊繼續存在,甚至恢復青少棒隊,繼續為台灣培育棒球人才。

黃武雄指出,華興棒球隊從首屆至31屆都是「公費」,球員打球、伙食、讀書、住校都免費,學校的確為棒球隊付出許多,但學校經費愈來愈不足,無法應付棒球隊的開銷。

華興中學棒球校友會建議未來取得學生家長的諒解,球員部份自費進球隊,以減少學校的負擔,讓棒球隊繼續存在,以西苑為例,學生進入棒球隊每月要繳四千,打到全國冠軍學雜費才全免,是可行的方式,但還需要大家來溝通。

黃武雄表示,華興球隊很有傳統,如果因為經費不足而解散相當可惜,大家要想辦法讓它繼續存在,校友會拋磚引玉先致贈球棒,未來將捐助經費。

昨天餐會從第一屆到第31屆都有人參加,本來昨天以為第22屆及第27校友失連,沒有想到到場參加的陽耀勳在耿伯軒的提醒下才知道自己是第27屆。

這些棒球校友會成員高掛球衣後,第一屆校友陳弘丕成為電子新貴,黃宏茂在梨山種水果,第二屆校友林華韋、第二屆葉志仙、第六屆王清欉等人是大學教授,第十一屆的張正憲、蔡明宏等人跨行賣焢肉飯及雞肉飯,第五屆郭文理是水果大王,他還介紹林易增在天母球場附近開店做生意。

職棒現役球員中有丘昌榮、鄭兆行、余賢明、鄭昌明、余文彬、王金勇、莊宏亮等人,第26屆的江柏青今年以第一指名進入統一獅。

第六屆謝長亨、第八屆呂明賜及黃煚隆是職棒教練,其他還有許多人在基層球隊服務,包括現任會長黃武雄。

【2006/01/01 民生報】

華興青棒 校友會考慮金援

華興青棒 校友會考慮金援

【記者黃麗華/台北報導】

華興棒球校友會昨天舉行36屆年會,近百位校友踴躍出席,大家很關心華興青棒的存廢,據了解校方明年傾向以自費方式招生,校友會將主動與學校溝通,並且考慮補助或認養部分好手,以免造成球隊實力出現落差。

華興青少棒已解散,青棒隊去年沒有招一年級生,不免引發外界猜測,青棒隊是否也要解散了。

昨天獲得連任的會長黃武雄說:「聽說學校不想再全額負擔球員學雜費,傾向讓學生自費打球,可以減輕負擔,但對吸收棒球人才較為不利,這些都得再與學校溝通。」

目前黃武雄是台中西苑高中的總教練,他說:「西苑的作法也是部分自費,球員一個月要付4000元,做為比賽交通費、教練經費等支出,如果比賽成績好,可以獲得學雜費減半的獎勵。」

黃武雄強調,如果所有的費用都由學校負擔,確實是很吃力,即使是尋求外援,也不是長久之計,由球員負擔部分學費,已成為普遍的現象。校友會也承諾今年要捐贈60支木棒給青棒隊。

這次年會的特色之一是邀請華興早期的師長聚餐,前幾屆的老學長們都踴躍出席,第一屆有陳弘丕、黃宏茂、莊凱評,第二屆有林華韋、盧瑞圖、黃永祥、孫金鼎,第三屆有葉志仙與沈清文,還有連永紹、謝長亨、王清欉等都到場。

年輕一輩的職棒球員代表是丘昌榮,旅外的耿伯軒與陽耀勳都出席。

會中也展現手足情的溫馨,「第一代金龍鐵捕」蔡松輝因精神狀況不好,必須定期服藥,家庭環境又不佳,校友會將補助部分醫藥費,20屆的邱進龍,因車禍半身不遂,校友會也要伸出援手。

今晚6時在天母棒球場將進行「南美和VS北華興」的薪傳對抗賽,部分現役職棒校友將上場,華興有余賢明與王金勇,美和則有張泰山、彭政閔和馮勝賢等。

【2006/01/01 聯合報】

Wednesday, December 28, 2005

華興、美和30餘年對抗史 台灣棒運縮影

華興、美和30餘年對抗史 台灣棒運縮影

【記者婁靖平/報導】

民國58年,為了讓獲得世界冠軍的金龍少棒隊球員延續棒球生命,華興中學成立棒球隊,隔年,美和中學也以七虎少棒隊為班底成立了棒球隊,「北華興、南美和」分庭抗禮的風光歲月從此揭開序幕,為台灣棒運發展史寫下重要的一頁。

華興、美和創隊初期吸收了國內少棒菁英,形成兩大對抗勢力;民國61年全國青少棒賽,是這部對抗史的起點,當年由曾紀恩領軍的美和,不但拿到中華隊代表權,隨後並獲得台灣第一個青少棒世界賽冠軍。

當年美和以江仲豪、楊清瓏、蕭良吉等人為主力,迎戰投手戰力堅強的華興,那時還是撿球員的趙士強說:「我們只能當啦啦隊,看到學長在球場上與華興對決實在很羨慕。」

民國64年,「北華興、南美和」的對抗從青少棒延伸到青棒,當年的中華杯青棒賽,華興在強投孫金鼎、強打林華韋、盧瑞圖的率領下擊敗美和拿到冠軍,在第一次的青棒對決占到上風。

隔年第一屆全國青棒賽,美和靠張沐源、龔富豪、楊清瓏、江仲豪等人的強投豪打,四強賽3:2逆轉由劉秋農、蘇豐原、郭源治、盧瑞圖、林華韋等好手組成的華興,之後並拿到比賽冠軍,進軍美國羅德岱堡世界青棒賽奪冠。

「北華興、南美和」除了球隊對抗,就連球迷也只有華興、美和兩類,觀眾席上壁壘分明,「北華興、南美和」的對抗史,陪伴不少球迷成長。

在30多年的對抗史中,兩隊也培養出不少人才,華興有郭源治、陳大豐、呂明賜、林華韋、葉志仙、謝長亨、林朝煌等代表人物,美和則有徐生明、李居明、張永昌、黃廣琪、江仲豪、劉秋農、楊清隆、趙士強、郭建霖等知名球星。

近幾年華興、美和雖然戰績不再搶眼,仍培育出耿伯軒、陽耀勳、潘威倫、吳偲佑等職棒好手,然而受到新興球隊的排擠效應,兩支老牌隊伍也相繼出現生存危機,若非校友努力奔走,「北華興、南美和」早已走入歷史。

華興青少棒隊已在三年前解散,青棒隊雖勉強維持,但未來難料;美和棒球隊也面臨無米可炊的窘況,靠校方及今年重組的校友會支撐,這兩支幾乎是台灣棒運縮影的基層球隊,很需要大家的幫助。

【2005/12/29 民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