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13, 2006

桃園縣長支持 重見光明

2006.04.14  中國時報
桃園縣長支持 重見光明
陳志祥/專題報導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岸花明又一村」,這句話最能符合光明國中青少棒教練廖高儀的處境,原本以為沒有了學校行政系統的支援,讓球隊面臨解散危機,昨天卻出現一道曙光,因為桃園縣長朱立倫了解全盤問題之後,允諾出面解決,希望能救救這支棒球隊!

光明國中青少棒隊不是很知名,不過,它卻是桃園縣僅有的3支青少棒隊之一,對於一個「棒球沙漠」而言,彌足珍貴;而廖高儀帶隊的風格也深獲國內基層教練的認同,球界認為,想要唸書的球員未來才有成長的空間。
雖然校方曾經對廖高儀表示,學校無意解散棒球隊,可是體育室早已被裁撤;學校也裁示放棄每年有固定補助的「體育班」申請,任憑縣府教育局催告而不作為;操場也不准練球,比賽公假被刁難,這些都是棒球隊面臨解散的威脅。

昨天桃園縣長朱立倫透過地方人士了解光明國中青少棒隊的問題之後,馬上答應要幫忙解決光明國中申請「體育班」,讓棒球隊有更多資源繼續存活,現在就等校方如何回應縣長,這對光明國中青少棒隊不啻是個好消息。

光明青少棒 將吹熄燈號 洗腎教頭 搏命傳薪

2006.04.14  中國時報
光明青少棒 將吹熄燈號 洗腎教頭 搏命傳薪
陳志祥/專題報導

桃園光明國中棒球隊教練廖高儀必須長期洗腎,2天1次、1次洗4小時,洗腎之餘,除了致力於教學之外,就是細心呵護自己一手扶植的青少棒隊,7年來,無怨無悔的堅持,終於換來了全國軟式青少棒賽第四名,不過,卻換不到自己的未來。

長期洗腎是為了延續生命,躺在病床上縱有各種痛苦,也不得不做下去;可是長期帶領沒有豐富奧援的青少棒隊為了什麼?廖高儀說:「只為了延續傳統!桃園光明國中創校以來就已存在的傳統、也是存續國內學生棒球香火的傳統。」
硬撐七年 不敵學校反對

維護傳統有多難?光明國中青少棒隊就是靠著廖高儀與同校服務的妻子鄭美紀一手打造,這支球隊沒有球場,練球經費得靠廖教練夫婦四處拜求;甚至為了找球員也飽受耳語攻訐,「那個洗腎教練」隨時會「掛掉」,球隊將會解散。

經費再難籌措、人身攻擊再嚴重,都打不倒廖高儀的堅持,洗腎就是要「活著」,「活著」,球隊就有希望,7年來,白天振作精神帶隊操練,晚上送進醫院洗腎的日子,他都能挺得住;只不過,隨著新任校長不願在行政、精神上的支持,卻開始動搖廖高儀的堅持。

廖高儀、鄭美紀夫婦一談到球隊的處境,眼眶都會紅了起來,光明青少棒隊的優異表現,已經獲得桃園當地士紳的認同,鄉長、議員、醫生、企業老闆紛紛慷慨解囊,想要提供必要的協助,可是最大的反對力量卻是來自學校本身,令誰都會想不透?

廖高儀為了球隊存續、可以乞求別人、校長的協助,極盡低下態度;至於球隊的練球,他們不求人了,他們不要態度不佳的優秀球員,反而想要有品德、肯吃苦、要念書的學生,他們要的是有理念、有操守的球員。

今年光明國中青少棒隊只有10名球員的陣容,一路打上全國決賽,光是去年冠軍隊高雄縣忠孝國中的投手群就有10人,光明國中是全隊10名戰將,可是10人一條心,發揮扎實的基本功與鬥志,忠孝最後也俯首稱臣,這就是球員價值發揚極致。

品行兼優 十將打進四強

國內職棒的發展一直問題重重,球員的操守備受質疑,所以我們想培育操性第一、又有思維能力的球員。」榮工棒球隊出身的廖高儀,對於自己的球隊有著高人一等的期許,教育品德與球技兼備的基層球員,為棒球人盡一份力,不求回報、只想傳承台灣的棒球。

Wednesday, April 05, 2006

好漢十條 全國四強 光明青少棒 將吹熄燈號

2006.04.06  中國時報
好漢十條 全國四強 光明青少棒 將吹熄燈號
陳志祥/高雄報導

桃園縣光明國中前天在高雄立德棒球場打出成軍以來的最佳戰績,奪下今年全國軟式青少棒第四名,小球員的表現連在旁加油的學生家長都感動到落淚、觀眾也對著 這支名不見經傳的隊伍豎起大姆指,只是這支發揮堅韌毅力、足為學生棒球表率的球隊,即將因為學校不支持而面臨解散命運!

光明國中全隊只有10名堪用的戰將,為了比賽,球員們只好相互扶持、彼此鼓勵,每一個球準備2、3個守備位置,面對去年冠軍隊也不懼怕,一路過關斬將,他們憑著意志力從分區預賽,打到全國前4強。


光明國中進全國賽之前,在球界沒有多少人認識他們;打進全國決賽時,仍舊在分組抽籤被對手「看扁」,對手善化中學抽到對戰光明國中的當下,全隊都振臂歡呼,以為抽到「軟柿子」,比賽之後,去年全國第八名的善化被光明解決掉了。

從沒人知道到挺進全國前4強,光明國中打出太多的「驚嘆號」,在高雄立德球場全國決賽,光明國中以10人的作戰陣容,連贏4場比賽,包括去 年冠軍高縣忠孝國中、傳統名校台南建興國中等,4連勝都是以1分險勝,立德球場的眾多「老球皮」忍不住都要讚美一番。治軍嚴謹的光明國中青少棒隊,球員被 要求球技與品行兼備,否則會遭到退隊,該校想組成一支強調操行的球隊,這樣的球隊國內學生棒球界算是難得一見;可是規定嚴格的球隊能在球場展現好球技、得 到好成績,卻不敵學校行政命令。

由於光明國中校方的不配合,原本有機會成立體育班,推動棒球發展正常化的管道,如今被校方反對,錯過了申請的日期,因此在得不到學校支持力量之後,光明青少棒隊也將會面臨解散一途,對這支堅持理念所組成的隊伍,打出佳績的前途卻是不歸路,這是國內棒壇的損失。

Tuesday, February 07, 2006

沒人沒錢 嘉工停招棒球隊新生

沒人沒錢 嘉工停招棒球隊新生



青棒菁英賽,嘉義高工游明騰遭南英守備夾殺在一、二壘間。
記者侯永全/攝影


【記者婁靖平/報導】

遞補屏東高中參加青棒菁英賽的嘉義高工,球員來源受限,昨天首戰先發九人,只有兩人從小接受過正規訓練,碰上傳統勁旅南英商工,以0:7提前八局投降,嘉工已從去年停招棒球隊新生,球隊面臨解散危機。

嘉工棒球隊在90年成立,但校方資源有限,訓練環境、福利都不如同樣在嘉縣的東石高中,再加上地方人才嚴重外流,成軍後戰績一直不理想,學校組隊意願也因此愈來愈低。

除了球員斷層,嘉工的經費也不足,每次出外比賽都得找地方借住,這次參加菁英賽,全隊近20人就住在三重的寺廟。

嘉工球員之所以會加入棒球隊,憑的只是興趣,有底子的人並不多,昨天的比賽,除了第二任投手林威呈及捕手許躍騰之外,其他球員都是從高中才開始接觸棒球,王啟華說:「我們因此練得更勤快,但效果還是有限。」

嘉工有不少球員的家境不理想,在打球、唸書之餘還得到處打工,才能延續自己對棒球的執著夢想,昨天第四任投手朱武生,就在學校的福利社「兼職」,王啟華談起這些球員的故事,盡是感動和不捨。

去年起嘉工棒球隊沒有再對外招生,王啟華很能體會校方的難處,「畢竟成績也很重要」。

【2006/02/08 民生報】

Sunday, January 15, 2006

錢少、人少 屏中結束驚奇之旅

錢少、人少 屏中結束驚奇之旅

【記者藍珮瑜/新莊報導】

間隔5屆,三民高中以終結屏中驚奇之旅的方式打進高中棒球聯賽前8強。

人少、錢少的屏中,在第1階段比賽經歷了兩次PK加賽才晉級16強;第2階段又以2:0完封高苑進入12強。昨天在抗議聲中及教頭林省言被趕出場的打擊中,以5:12敗給三民,結束了驚奇之旅。

屏中只登錄了15名球員,投手只有4位。剔除原本受傷的兩位選手,加上昨天受傷的魏松賢,以及帶傷上陣的董上裕,屏中「健康」的球員只有11位,卻能打入12強,算是出乎大家意料。

「手還是有點痠。」先發投手方景平說,臉上掩不住失落。除了受到隊友失誤影 響,一直沒好好休息的方景平,狀況並不理想。2局接替方景平的黃梓育,則頻頻投到2好3壞;「臨時被叫上去,」黃梓育當時正擔任右外野防守工作,「根本沒 熱身。」直到6、7局,黃梓育才慢慢找回球感。

不過,「黃梓育今天變化球丟不進去。」總教練林省言說。雖然8局又丟了兩分,因而被提前結束比賽,「還好,」苦苦撐著的黃梓育說,「至少到第8局了。」

屏中輸了比賽,還折損了一名選手。1局下半,三民跑者衝上二壘時,釘鞋割傷了游擊手魏松賢的小腿;「傷口還滿深的,」林省言說,「至少要休養2星期。」

不順的事情,不只這一樁。6局,黃梓育被抓了投手犯規,林省言上場爭論,結果被驅逐出場。林省言雖被驅逐出場,還是跑到休息區上方的觀眾席,繼續「指揮」。

林省言很生氣。林省言認為,黃梓育要牽制時,雙腳已經離開投手板了,為什麼還要限制他牽制的投球方式?然而,林省言與一壘審的爭執焦點顯然不大一樣;大會裁判組對此表示,黃梓育犯規,是由於牽制前出現肩膀下沉的動作,像是他投球的模樣,因而有「欺騙」對手的嫌疑。

晚間善化高中與穀保家商一役,直到8局下半,穀保才靠著3次保送、3支安打,一口氣攻下4分,逆轉成6:4,並守住最後半局,奪下勝利、晉級8強。

「我們自己打不好。」總教練李杜宏說,「打擊觀念不純熟,火力也不連貫。」加上穀保一直無法突破善化先發投手吳鴻偉的投球,因此大半場都被善化壓著打。

【2006/01/16 聯合報】

Thursday, January 12, 2006

屏中勤儉建軍 不省吃飯錢

屏中勤儉建軍 不省吃飯錢

【記者林以君/台北報導】

屏東中學教練林省言,話不多,為了比賽省錢,倒是省出了心得。

屏東中學棒球隊的家長們說,限於經費,棒球隊的待遇總是沒有籃球隊來得優渥,棒球隊員少,出外比賽能省則省,林省言的二手進口休旅車8年前購入,現已成交通車。

他還拆了原來的寬座椅、冰箱,改成老式遊覽車上的窄椅,除駕駛座這一排,最多可以坐11名球員,最高紀錄則是載了16人。

林省言和家長們省錢,也動到住宿費上,高中聯賽第二階段起,他們住在好朋友家裡,隊職員18人住一起,一如上一階段,只是換個朋友家。

好朋友的客廳可以讓13個球員打地鋪,另兩個房間給教練及另一名開車的家長住,這位在台北發展事業的屏東同鄉自己則跑到親戚家借住,4天3夜的行程,至少可以讓屏中省4萬元旅館費。

但屏中不省吃飯錢,家長們說,「住宿費省下來,就是讓球員吃些更有營養的。」電話那頭的林省言才剛張羅好球員在「吃到飽」的餐廳用餐,自己則是擔心在台北市區違規停車被拖吊罰錢,一個人守著他的11人座改裝小巴,他說:「我吃麵包、喝牛奶,就可以飽了。」

【2006/01/13 聯合報】

Saturday, December 31, 2005

老華興 搶救母校青棒隊

2006.01.01  中國時報
老華興 搶救母校青棒隊
陳志祥/綜合報導

國內傳統棒球隊伍─華興棒球隊昨天舉行第36屆年會,為避免華興中學青棒隊斷炊,影響華興棒球隊傳統的延續,校友會將發動所有力量與學校、家長會取得共識,讓停招1年的青棒隊,今年可以繼續招收球員,華興球員「護母隊」的熱切行動令人印象深刻。

華興校友會昨天在台北環亞飯店舉行,國內外的華興棒球隊成員紛紛到場,包括陳弘丕、現任會長黃武雄,世界棒球經典賽執行教練林華韋、鯨隊新任投手教練謝長亨,輔大棒球教練葉志仙等校友,現場擠滿了人,氣氛溫馨。


華興校友會是國內棒球傳統名校之中,唯一成立的校友會,今年已經是第36屆年會,相當難能可貴,今年的華興校友會有了「謝恩師、手足情、護母校」的主要標題,其中「手足情」就是提議提供曾是第一代金龍少棒球員蔡松輝療病的費用,因他患有精神上的疾病,亟須接濟。

「護母隊」是因為華興中學青棒隊已經停收一年級的球員,如果再不招收球員,未來華興青棒隊將自動消滅,因此華興校友們很著急,趁著校友會的提議,表達關切之意,未來校友會將結合學校、家長會的力量,促成華興中學今年繼續招收球員。

華興棒球校友會 臥虎藏龍

華興棒球校友會 臥虎藏龍



華興棒球校友年會昨天在台北假日飯店舉行,早期的華興棒球校友歡聚一堂。
記者盧振昇/攝影


【記者張文雄/報導】

華興棒球校友會真的是臥虎藏龍,有大學教授,有紅頂商人,也有賣雞肉飯的小生意人,加上水果大亨,還有現役職棒選手、教練,以及旅外球員,他們在現任會長黃武雄的號召下,昨天齊聚假日飯店集會,將為守護華興棒球隊而努力。

連任會長黃武雄表示,華興中學因為經費不足,31年來老傳統棒球隊目前只剩下青棒隊,未來有斷炊之虞,棒球校友會希望遴選代表跟學校的董事會溝通,說服學校讓青棒隊繼續存在,甚至恢復青少棒隊,繼續為台灣培育棒球人才。

黃武雄指出,華興棒球隊從首屆至31屆都是「公費」,球員打球、伙食、讀書、住校都免費,學校的確為棒球隊付出許多,但學校經費愈來愈不足,無法應付棒球隊的開銷。

華興中學棒球校友會建議未來取得學生家長的諒解,球員部份自費進球隊,以減少學校的負擔,讓棒球隊繼續存在,以西苑為例,學生進入棒球隊每月要繳四千,打到全國冠軍學雜費才全免,是可行的方式,但還需要大家來溝通。

黃武雄表示,華興球隊很有傳統,如果因為經費不足而解散相當可惜,大家要想辦法讓它繼續存在,校友會拋磚引玉先致贈球棒,未來將捐助經費。

昨天餐會從第一屆到第31屆都有人參加,本來昨天以為第22屆及第27校友失連,沒有想到到場參加的陽耀勳在耿伯軒的提醒下才知道自己是第27屆。

這些棒球校友會成員高掛球衣後,第一屆校友陳弘丕成為電子新貴,黃宏茂在梨山種水果,第二屆校友林華韋、第二屆葉志仙、第六屆王清欉等人是大學教授,第十一屆的張正憲、蔡明宏等人跨行賣焢肉飯及雞肉飯,第五屆郭文理是水果大王,他還介紹林易增在天母球場附近開店做生意。

職棒現役球員中有丘昌榮、鄭兆行、余賢明、鄭昌明、余文彬、王金勇、莊宏亮等人,第26屆的江柏青今年以第一指名進入統一獅。

第六屆謝長亨、第八屆呂明賜及黃煚隆是職棒教練,其他還有許多人在基層球隊服務,包括現任會長黃武雄。

【2006/01/01 民生報】

華興青棒 校友會考慮金援

華興青棒 校友會考慮金援

【記者黃麗華/台北報導】

華興棒球校友會昨天舉行36屆年會,近百位校友踴躍出席,大家很關心華興青棒的存廢,據了解校方明年傾向以自費方式招生,校友會將主動與學校溝通,並且考慮補助或認養部分好手,以免造成球隊實力出現落差。

華興青少棒已解散,青棒隊去年沒有招一年級生,不免引發外界猜測,青棒隊是否也要解散了。

昨天獲得連任的會長黃武雄說:「聽說學校不想再全額負擔球員學雜費,傾向讓學生自費打球,可以減輕負擔,但對吸收棒球人才較為不利,這些都得再與學校溝通。」

目前黃武雄是台中西苑高中的總教練,他說:「西苑的作法也是部分自費,球員一個月要付4000元,做為比賽交通費、教練經費等支出,如果比賽成績好,可以獲得學雜費減半的獎勵。」

黃武雄強調,如果所有的費用都由學校負擔,確實是很吃力,即使是尋求外援,也不是長久之計,由球員負擔部分學費,已成為普遍的現象。校友會也承諾今年要捐贈60支木棒給青棒隊。

這次年會的特色之一是邀請華興早期的師長聚餐,前幾屆的老學長們都踴躍出席,第一屆有陳弘丕、黃宏茂、莊凱評,第二屆有林華韋、盧瑞圖、黃永祥、孫金鼎,第三屆有葉志仙與沈清文,還有連永紹、謝長亨、王清欉等都到場。

年輕一輩的職棒球員代表是丘昌榮,旅外的耿伯軒與陽耀勳都出席。

會中也展現手足情的溫馨,「第一代金龍鐵捕」蔡松輝因精神狀況不好,必須定期服藥,家庭環境又不佳,校友會將補助部分醫藥費,20屆的邱進龍,因車禍半身不遂,校友會也要伸出援手。

今晚6時在天母棒球場將進行「南美和VS北華興」的薪傳對抗賽,部分現役職棒校友將上場,華興有余賢明與王金勇,美和則有張泰山、彭政閔和馮勝賢等。

【2006/01/01 聯合報】

Wednesday, December 28, 2005

華興、美和30餘年對抗史 台灣棒運縮影

華興、美和30餘年對抗史 台灣棒運縮影

【記者婁靖平/報導】

民國58年,為了讓獲得世界冠軍的金龍少棒隊球員延續棒球生命,華興中學成立棒球隊,隔年,美和中學也以七虎少棒隊為班底成立了棒球隊,「北華興、南美和」分庭抗禮的風光歲月從此揭開序幕,為台灣棒運發展史寫下重要的一頁。

華興、美和創隊初期吸收了國內少棒菁英,形成兩大對抗勢力;民國61年全國青少棒賽,是這部對抗史的起點,當年由曾紀恩領軍的美和,不但拿到中華隊代表權,隨後並獲得台灣第一個青少棒世界賽冠軍。

當年美和以江仲豪、楊清瓏、蕭良吉等人為主力,迎戰投手戰力堅強的華興,那時還是撿球員的趙士強說:「我們只能當啦啦隊,看到學長在球場上與華興對決實在很羨慕。」

民國64年,「北華興、南美和」的對抗從青少棒延伸到青棒,當年的中華杯青棒賽,華興在強投孫金鼎、強打林華韋、盧瑞圖的率領下擊敗美和拿到冠軍,在第一次的青棒對決占到上風。

隔年第一屆全國青棒賽,美和靠張沐源、龔富豪、楊清瓏、江仲豪等人的強投豪打,四強賽3:2逆轉由劉秋農、蘇豐原、郭源治、盧瑞圖、林華韋等好手組成的華興,之後並拿到比賽冠軍,進軍美國羅德岱堡世界青棒賽奪冠。

「北華興、南美和」除了球隊對抗,就連球迷也只有華興、美和兩類,觀眾席上壁壘分明,「北華興、南美和」的對抗史,陪伴不少球迷成長。

在30多年的對抗史中,兩隊也培養出不少人才,華興有郭源治、陳大豐、呂明賜、林華韋、葉志仙、謝長亨、林朝煌等代表人物,美和則有徐生明、李居明、張永昌、黃廣琪、江仲豪、劉秋農、楊清隆、趙士強、郭建霖等知名球星。

近幾年華興、美和雖然戰績不再搶眼,仍培育出耿伯軒、陽耀勳、潘威倫、吳偲佑等職棒好手,然而受到新興球隊的排擠效應,兩支老牌隊伍也相繼出現生存危機,若非校友努力奔走,「北華興、南美和」早已走入歷史。

華興青少棒隊已在三年前解散,青棒隊雖勉強維持,但未來難料;美和棒球隊也面臨無米可炊的窘況,靠校方及今年重組的校友會支撐,這兩支幾乎是台灣棒運縮影的基層球隊,很需要大家的幫助。

【2005/12/29 民生報】